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巨湾技研”)是首家突破超快充动力电池量产应用和唯一量产6C倍率超快充电池的企业,既填补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空白,还锻造了我国在超快充动力电池领域的长板,巩固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针对一系列商用车运营行业痛点,巨湾技研推出商用车超快充电池解决方案,可应用于矿山作业、港口作业、物流干线等场景。目前已在云南省矿区落地应用。
目前,电动商用车充电时间长、补能设施不健全、换电站投入大等原因制约了商用车领域的电动化进程。针对一系列商用车运营行业痛点,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巨湾技研”)推出商用车超快充电池解决方案。
商用车标准箱最大充电电流达600A,能量密度≥140Wh/kg,标准箱尺寸为1070x630x240mm。巨湾技研商用车超充电池可应用于矿山作业、港口作业、物流干线等场景。目前已在云南省矿区落地应用。
一、技术原理及核心技术
巨湾技研针对超快充电芯材料体系开展深度综合寻优,平衡电化学、热力学、力学、几何尺度、工艺性、成本等诸多影响因素,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的研发、优选及匹配上攻关并取得突破,形成了高能密、长寿命、低成本的商用车超快充电池产品。
此外,采用独有的超低迂曲度、超离子薄层包覆、立体化互联导电网络等电极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密织构筑离子/电子高速传输网格通道,降低极化并避免析锂,可进一步提升充电速率(≥20%)、能量密度(≥10%)和循环寿命(≥10%)。
超快/极快充电芯产线
WRCA世界纪录证书
二、商用车超快充电池优势
商用车超快充电池具有以下优势,0-80% SOC充电时间<18分钟;动力强劲,峰值放电功率1800kW~2500kW,回收额定功率700kw;低温放电性能出色;补能效率高,自重更轻,较行业主流同类产品轻300kg以上,实现低TCO,其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优于换电及大电量车型。
商用车超充电池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现存难点问题。充电方面,相比普通快充节省2-3小时,显著提升车辆运营效率;电池方面,高功率输出能力可以让车辆少装电池多拉货,可同时兼顾动力与载货空间的平衡性;高效的能量回收效率以及长距离下坡等场景下,可实现20分钟路程能量回收满电;超充站建设方面,以更低成本、更短回本周期和统一接口,打破建站与车型适配瓶颈。
巨湾超快充电池应用场景
三、应用案例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呈现矿种全、分布广的特点。目前已发现矿产157种,金属矿遍及108个县(市、区)。因矿产运输衍生出较强的物流需求。据统计该区域重卡保有量预计超10万辆。以石灰石资源为例,得益于复杂地质构造与适宜气候,云南是全国重要的石灰石保有储量省份,资源广泛分布于昆明、曲靖、玉溪、楚靖、普洱等地,其中昆明市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由矿产资源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为冶金领域、水泥及陶瓷加工业、生态修复等产业注入发展动能。区域内产业上下协作,由此衍生出大规模运输需求,为区域运输体系的规划与升级带来机遇与挑战。
搭载巨湾超充电池的超充重卡顺利开启了昆明石林-曲靖越州的石灰石运输业务,从曲靖市陆良县超级快充站出发,每天运输两趟,最后返回陆良大本营。石林每天有800吨石灰石固定货源运往越州,自此打通了石林至越州的新能源货运路线。
图 应用案例线路图
这条超充运输线路约200公里。据实况统计数据显示,从陆良始发地起算,回到陆良大本营为计量终点,国道路段距离197公里。一天内往返2次,运距394公里,如此高效率的运输离不开高效的补能系统。搭载了巨湾超充电池的新能源重卡,电量从20%-80%仅需要15分钟。得益于巨湾超充电池的优异性能,这辆重卡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路况的挑战。而更快的充电速度意味着更少的停留时间,更高的运输效率。巨湾商用车超充电池不仅拥有超快的充电速度,而且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根据当前电价及油价统计,超充新能源重卡每天每辆车在这条线路上动力成本能节省894.37元的运营成本,以一年工作330天测算,每辆车可节省29.51万元,电动重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这是一个极速充电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全新实践,也是中国新能源商用车迈进超充商用车新时代的典型案例。
四、技术展望与推广价值
巨湾技研的商用车超快充电池解决方案针对点对点运输及矿区物流应用场景,方案兼具经济性与高效补能优势,巨湾技研商用车超快充电池产品已在巨湾技研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量产,应用于东风、陕汽、徐工、中国中车等商用车车型,正式开启商用车超充时代。
从全球范围内看,巨湾技研是首家突破超快充动力电池量产应用和唯一量产6C倍率超快充电池的企业,既填补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空白,还锻造了我国在超快充动力电池领域的长板,巩固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未来,巨湾技研将继续与主流商用车合作,推出450kWh和600kWh的长续航快充重卡,电池的循环寿命将达到4500次以上,能够极大减少更换电池频次并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为物流运输、港口矿山作业等商用场景的高效运转注入更为广阔的成长潜力。